首页>古堡茶馆>食品饮料>夏天炎热饮茶消暑,品品外形似竹笋的顾渚紫笋茶
详细说明

夏天炎热饮茶消暑,品品外形似竹笋的顾渚紫笋茶

  • ¥1500
  • 累计销量100累计评价0
  • TEA-00029
夏天炎热饮茶消暑,品品外形似竹笋的顾渚紫笋茶
产品说明

顾渚紫笋茶包装1.jpg


    紫笋茶产自江苏宜兴、浙江长兴一带,属绿茶类。白毫显露,芽叶完整,外形细嫩紧结,色泽绿翠,香气浓强,滋味鲜醇,汤色淡绿明亮,叶底细嫩。因为茶圣陆羽品尝了阳羡(宜兴)紫笋茶后向宫廷推荐,从唐肃宗年间(公元757-761)起被定为贡茶。后来宜兴贡茶数量大,由长兴顾渚分造。明末清初至新中国成立前,紫笋茶一度消失。20世纪70年代末,当地政府重新试产、培育紫笋茶,此茶才得以重新扬名光大。


    发展过程


1500614889723463.jpg


    最早出紫笋贡茶的是当时的阳羡(今宜兴)。唐代进贡阳羡紫笋茶,同时进贡金沙泉水。清嘉庆二年《重刊宜兴县旧志》载:“唐贡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临罨画溪(今宜兴湖父),以唐时产茶入贡故名。金沙泉即在其下。”

    唐陆羽著《茶经》称:“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紫笋茶制茶工艺精湛,茶芽细嫩,色泽带紫,其形如笋,唐代广德年间至明洪武八年间,紫笋茶被列为贡茶。

    长兴作为茶圣陆羽的第二故乡,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涉足于紫笋茶原产地顾渚山,留下了许多诗篇和摩崖石刻,成为珍贵的中华茶文化遗产。“紫笋”一名,也由陆羽《茶经》“紫者上,笋者上”而得名。随着紫笋茶贡额的增加,在顾渚山建造了第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茶厂——贡茶院。每年谷雨前,皇帝诏命湖长两州刺史督造贡茶,顾渚山立旗张幕,太湖里画舫遍布,盛况空前。

    龙袱包茶,银瓶盛水,限定清明前将贡茶送到长安。故有“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和“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等诗句。当时采茶役工约三万,工匠千余,累月方毕。顾渚紫笋茶在唐代连续进贡八十多年,会昌中(公元843年)进贡紫笋茶数量近二万余斤,朝廷将贡额勒石立碑,定名为“顾渚焙贡”。自唐朝经过宋、元,至明末,连续进贡876年。顾渚紫笋茶作为贡茶可谓进贡历史最久、制作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品质最好、进贡时间最长的贡茶,顾渚紫笋是中国贡茶之最。

    明末清初至新中国成立前,紫笋茶一度消失。20世纪70年代末,当地政府重新试产、培育紫笋茶,此茶才得以重新扬名光大。紫笋茶在各种级别的名茶评比中多次获奖。紫笋茶于1979年开始恢复试制,1982年首次参加全国名茶评比,得到专家名师的一致赞誉,荣获国家级名茶证书。

    2003年11月30日—12月1日,农业部组织国内有关科研、教学、生产、检测等领域的20名专家对送审稿进行评审,并形成评审意见,认为“该标准规定了紫笋茶的有关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标准编写符合GB/T1.1—2000,GB/T1.3—1997《标准化工作导则》基本要求;在广泛搜集国内外有关茶叶产品的科研成果、生产经验与实际情况和相关标准的基础上,首次制定了紫笋茶农业部农业行业标准,该标准内容涉及生产、加工和商品,并对其在相关生产、流通环节中的相应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对生产者、加工者与经营者有着较广泛的通用性;该标准所确定的技术指标与我国现行的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相吻合,符合我国农业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并与现有标准协调一致。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对保证紫笋茶产品质量,尤其是卫生有重要作用,并对增强紫笋茶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最后,评审委员一致认为:该标准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议该标准作为农业部行业推荐性标准。经过进一步修改完善,并经报批,紫笋茶农业部行业标准终于正式通过审定并颁布实施。


    茶叶特征


    茶叶特征为白毫显露,芽叶完整,外形细嫩紧结,色泽绿翠,香气浓强,滋味鲜醇,汤色淡绿明亮,叶底细嫩,很有特色。芽头茁壮,紧实而挺直,白毫显露,茶芽大小长短均匀,形如银针,内呈金黄色。香气高爽,汤色橙黄,色泽鲜亮,滋味甘醇。

    顾渚山紫笋茶的特征:芽色带紫,芽形如笋,叶底肥壮成朵,茶汁碧绿如茵兰香扑鼻甘味生津,茶性温和,提神配目。由于紫笋茶品质特佳,被列为上贡珍品,贡额逐年增大。

1500614914408814.jpg


    产地分布


    紫笋茶产于浙江长兴顾渚山一带。

    紫笋茶赖以生长的顾渚山属低山丘陵,坡度平缓,植被丰富,土层厚,有机质含量高,适宜茶树生长。顾渚山因处于良好的小气候条件,从而孕育出流芳千年的紫笋茶,紫笋茶有着优异的内质和独特的香味。

1500614939481406.jpg


    采摘工艺


    顾渚紫笋茶于每年的清明至谷雨期采摘,摘取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茶芽。其制作,经摊青、杀青、理条、摊凉、初烘、复烘等过程。制成的极品茶芽叶相抱似笋;上等茶芽嫩叶稍展,形似兰花。对于紫笋茶的挑选,唐代茶圣陆羽早在《茶经》上有所记载,其方法是: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

    1、杀青。杀青对紫笋茶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随着水分的蒸发,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是茶叶香气得到改善。除特种茶外,该过程均在杀青机中进行。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有杀青温度、投叶量、杀青机种类、时间、杀青方式等。它们是一个整体,互相牵连制约。

    2、揉捻。揉捻是紫笋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制江山绿牡丹的揉捻工序有冷揉与热揉之分。所谓冷揉,即杀青叶经过摊凉后揉捻;热揉则是杀青叶不经摊凉而趁热进行的揉捻。嫩叶宜冷揉以保持黄绿明亮之汤色于嫩绿的叶底,老叶宜热揉以利于条索紧结,减少碎末。目前,除名茶仍用手工操作外,大宗紫笋茶的揉捻作业已实现机械化。

    3、干燥。干燥的目的,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干燥方法,有烘干、炒干和晒干三种形式。一般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行炒干。因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茶汁易粘结锅壁。故此,茶叶先进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

紫笋茶4.jpg


    冲泡讲究


    1、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的品质,古人曾云“茶性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水质对茶汤的滋味非常重要,色香倒还在其次了。用稍差的水,即使冲泡乌龙茶,亦觉不堪一饮。古人的茶书,大多论及用水。所谓“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等等,终不过是要求水甘而洁,活而新。水的硬度直接影响茶汤的色泽和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硬度高,则色黄褐而味淡,严重的会味涩以致味苦。此外,劣质水不仅无法沏出好茶,长期使用生成严重水垢,还会损坏茶具。所以泡茶用水,应是软水或暂时硬水。一般来说,以泉水为佳,洁净的溪水江水河水亦可,井水则要视地下水源而论。至于雨水和雪水,以当今环境污染之重,恐怕没人敢喝。茶艺馆的水,也多用矿泉水或蒸馏水,那些依山傍水的地方,则可汲取山上泉水,如杭州虎跑水,广州白云山的泉水。一般家庭使用滤水器过滤后的水,也勉强可用。

    2、水温。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特别是在饼茶团茶时期,控制水温似乎是泡茶的关键。概括起来,烧水要大火急沸,刚煮沸起泡为宜。水老水嫩都是大忌。水温通过对茶叶成份溶解程度的作用来影响茶汤滋味和茶香。绿茶用水温度,应视茶叶质量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绿茶,以80C左右为宜。茶叶愈嫩绿,水温愈低。水温过高,易烫熟茶叶,茶汤变黄,滋味较苦;水温过低,则香味低淡。至于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C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味淡薄。此外需说明的是,高级绿茶用80C的水温,通常是指讲水烧开后再冷却至该温度;若是处理过的无菌生水,只需烧到所需温度即可。

    3、茶量。茶叶量并没有统一标准,视茶具大小、茶叶种类和各人喜好而定。一般来说,冲泡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是1:50~60。严格的茶叶评审,绿茶是用150ml的水冲泡3g茶叶。茶叶用量主要影响滋味的浓淡,这完全决定于各人的习惯。初学者可尝试不同的用量,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茶汤浓度。

    4、茶具。冲泡绿茶,比较讲究的可用玻璃杯或白瓷盖碗。普通人家使用的大瓷杯和茶壶,只适于冲泡中低档绿茶。玻璃杯比较适合于冲泡名茶,如西湖龙井、碧螺春、君山银针等细嫩绿茶,可观察到茶在水中缓缓舒展、游动、变幻。特别是一些银针类,冲泡后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直立,然后徐徐下沉,如春笋出土似金枪林立。上好的君山银针,可三起三落,极是美妙。所以一般茶艺馆,多使用玻璃杯冲泡绿茶。古人使用的是盖碗。相比于玻璃杯,盖碗保温性好一些。一般来说,冲泡条索比较紧结的绿茶,如珠茶眉茶。好的白瓷,可充分衬托出茶汤的嫩绿明亮,且盖碗比较雅致,手感触觉是玻璃杯无法可比的。此外,由于好的绿茶不是用沸水冲泡,茶叶多浮在水面,饮茶时易吃进茶叶,如用盖碗,则可用盖子将茶叶拂至一边。总的来说,无论玻璃杯或是盖碗,均宜小不宜大。大则水多,茶叶易老。


    冲泡方法


    绿茶的冲泡,相比于乌龙茶,程序非常简单。根据条索的紧结程度,应分为两种。然而,无论使用何种方法,第一步均需烫杯,以利茶叶色香味的发挥。外形紧结重实的茶烫杯之后,先将合适温度的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不加盖。此时茶叶徐徐下沉,干茶吸收水分,叶片展开,现出芽叶的生叶本色,芽似枪叶如旗;汤面水汽夹着茶香缕缕上升,如云蒸霞蔚。如碧螺春,此时则似雪花飞舞,叶底成朵,鲜嫩如生。叶落之美,有“春染海底”之誉。一段时间之后,茶汤凉至适口,即可品茶。此乃一泡。茶叶评审中,以5分钟为标准,茶汤饮用和闻香的温度均为45-55C。若高于60C,则烫嘴也烫鼻;低于40C,香气较低沉,味较涩。这个时间不易控制。如用玻璃杯,一般用手握杯子,感觉温度合适即饮;如用盖碗,则稍稍倒出一点茶汤至手背以查其温度。完全依靠经验,所以实践是最重要的。第一泡的茶汤,尚余三分之一,则可续水。此乃二泡。如若茶叶肥壮的茶,二泡茶汤正浓,饮后舌本回甘,齿颊生香,余味无穷。饮至三泡,则一般茶味已淡。此种冲泡方法,除碧螺春外,同样适合于平水珠茶、涌溪火青、都匀毛尖、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较紧结的茶。

1500614994916132.jpg


    条索松展的茶烫杯后,取茶入杯。此时较高的杯温已隐隐烘出茶香。冲入适温的水,至杯容量三分之一(也可少一些,但需覆盖茶叶)此时需注意的是注水方法。茶艺馆中,普遍是直接将水冲击茶叶,这种方法不妥。这种茶本身比较舒展,无需利用水的冲力,反而易烫伤嫩叶。如用玻璃杯,则沿杯边注水,盖碗则将盖子反过来贴在茶杯的一边,将水注入盖子,使其沿杯边而下。然后微微摇晃茶杯,使茶叶充分浸润。此时茶香高郁,不能品饮,然恰是闻香最好时候。稍停约两分钟,待干茶吸水伸展,再冲水至满。冲水方法如前。此时茶叶或徘徊飘舞,或游移于沉浮之间,别具茶趣。其它步骤,皆与紧结茶相同。合适这种方法的,有六安瓜片、黄山毛峰、太平猴魁、舒城兰花等。有些条索不是特别紧结亦非特别松展的茶,两种方法均可,也是各人的习惯而已。


    紫笋茶宴


    用紫笋茶制作的茶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直接用紫笋茶叶制作菜肴。如“紫砂护国茶”,用三分之二的野菜叶子,加上三分之一的茶叶掺和做成羹状,颜色油绿,口感清香、淡雅。其次是用茶叶、茶根、茶茎的汁水与菜肴一同烹制,使菜肴具有茶香的味道,如“茶香迎贵宾”是茶宴中的第一道冷菜拼盘,用料跟卤水拼盘差不多,只是在开始时,

    放在具有融合各种名茶的汁水里煮,使其具有“茶香”的味道。再次,是采集紫笋茶产地的顾渚山周围农民土家菜,进行改良而成。如“明月峡雉鸡”就是一道“土菜”。因当地农民深信紫笋茶的健脾、健身功效,所以习惯用茶叶、茶茎作辅料来烹制菜肴,达到更滋补的目的。

    品尝紫笋茶宴的过程也是品味长兴茶文化历史的过程。 首先,具有一定的氛围。随着古筝音乐悠悠扬起,伴着菜肴解说员优美的声音,服务员列队迈着整齐的步伐,捧出一盘盘精美茶馔,置身此情此景中,无不让人有赏心悦目的感觉。其次,茶宴的外形乃至命名,都传递着一种强烈的文化气息,如“茶经酥雪鱼”,因为《茶经》是茶圣陆羽当年在长兴所完成的一部关于茶文化的著作,所以,在菜品造型时将这款菜制成书本状,由紫笋茶点缀,外酥内松,颇富茶文化特色。


    紫笋茶诗词


    历代文人墨客对紫笋茶也是情有独钟,写下了不少的关于紫笋茶的诗句。当时的湖州与常州刺史为了交流贡茶经验,在顾渚山上设有“境会亭”,每到茶季,两州官员便聚到"境会亭"品茶。在苏州做官的白居易曾因此赋诗一首,表达他因病不能赴会的遗憾之情。由此可见,紫笋茶所享有的盛誉和当时所受欢迎的程度。


1500615025204973.jpg


    大诗人白居易曾赋诗描写当时的品茶盛况:

    《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

    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自叹花前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唐代吴兴太守张文规也曾赋诗描写宫里收到紫笋贡茶时的盛况:

    《湖州贡焙新茶》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


    诗人皎然的《顾渚行寄裴方舟》也是吟咏顾渚紫笋的诗作。

    我有云泉邻渚山, 山中茶事颇相关。

    是夫鸣时芳草死, 山家渐欲收茶子。

    伯劳飞日芳草滋, 山僧又是采茶时。

    ……

    昨夜西峰雨色过, 朝寻新茗复如何。

    女宫露涩青芽老, 尧市人稀紫笋多。

    紫笋青芽谁得识, 日暮采之长太息。

    清冷真人待子元, 贮此芳香思何极。


    《鹦鹉曲 顾渚紫笋》

    冯子振

    春风阳羡微暄住,顾渚问苕叟吴父。

    一枪旗紫笋灵芽,摘得和烟和雨。

    焙香时碾落云飞,纸上凤鸾衔去。

    玉皇前宝鼎亲尝,味恰到才情写处。


    《尝顾渚新茶》

    袁说友

    碧玉团枝种,青山撷草人。先春迎晓至,未雨得芽新。

    云叠枪旗细,风生齿颊颊。何人修故事,香味彻夜宸。


    《咏顾渚紫笋茶》

    诗文/东都漫士

    平生最爱芳丛芽,顾渚紫笋可堪夸。

    荈茗自有真滋味,此茶饮罢无好茶。


    钱起 诗云:

    竹下忘言对紫笋,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民间传说


    顾渚紫笋茶在唐朝广德年间开始进贡,正式成为贡茶。那时因紫笋茶的品质优良,还被朝廷选为祭祀宗庙用茶。当时的皇室规定,紫笋贡茶分为五等,第一批茶必须确保“清明”前抵达长安,以祭祀宗庙。这第一批进贡的茶就被称为“急程茶”。

    湖州的当地官员为了赶制急程茶,每年立春前后就要进山,进行全程监督,以保证按期保质地完成任务。当时的交通极不方便,从湖州到长安,相距约4000里,为了确保贡茶如期送到,送茶队伍常常在清明前10天就起程。曾经就有一个湖州刺史叫裴充的,因没有按期送到急程茶而被撤职。(东方红星 文/李烈)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15311449806
15311449184
咨询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