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穿中山装为中国人正装
时间:2013-08-07 作者:毕晓哲 【转载】 来自于:西安晚报
阅读
图/朱慧卿
全国政协委员徐利明、盛小云向大会提交一份建议提出,应明确中山装为中国人的“正装”以体现“文化自信”。同时,建议将中山装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议中说,中山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如前身四个口袋表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文治国;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等等。(3月8日《城市晚报》)
从这一建议中,我们体会到了这位政协委员意图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良苦用心。然而,统一什么样的服装为国人正装,实质上仍然只是一个外在的形式。
如果一些国人骨子里和思想已经没有了多少传统意识,也疏远了一些体现民族精神内涵的“礼、义、廉、耻”等传统价值内核的话,即使让他们天天穿中山装,恐怕也恢复不了所谓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精粹”。
反过来分析,既然这一建议的核心是着力于恢复传统文化之着眼点,那么,不明确中山装为国人正装,在其他社会领域、文化领域和意识形态更多的推广和发扬传统文化,不是一样能达到目的吗?
本质上说,公众需要坚持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粹,需要发扬的是民族传统中的优良部分,真正恪守的和永不过时的是民族文化中堪称人类共同之处的“诚信、勇敢、责任、良善”以及“仁义廉耻”等人文内涵,而这些呼唤的和坚持的“精神”,不仅仅是穿上中山装就能自动“回归”的。
“中山装精神”显然比穿中山装更富有意义,如何让“中山装精神”回归,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教育引导,可以通过政府带头,可以通过发扬发掘传统文化,可以通过更多的社会舆论和媒体宣传,至于穿不穿中山装、将中山装当成正装与否只是问题的细枝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