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堡介绍
古代城堡(日本平山城)
城堡 (贵族居住、军事设防、政治划分的墙体建筑)
城堡(英文名称:castle/fort)是欧洲中世纪的产物,公元1066年至1400年是兴建城堡的鼎盛时期,欧洲贵族为争夺土地、粮食、牲畜、人口而不断爆发战争,密集的战争导致了贵族们修建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城堡,来守卫自己的领地。
城堡除了在军事上的防御用途外,还有政治上扩张领土和控制地方等用途。
中文的“城堡”一词可以泛指城池堡垒,也可以特指现代英语单词“castle”所对应的建筑。包括“castle”、古英语“castel”、法语“château”、西班牙语“castillo”、意大利语“castello”等词都来自于拉丁文“castellum”,即“castrum”的指小词,直译成中文就是小型的武装建筑。这个词随着诺曼征服英格兰而引入英文,用于特指这一类英格兰从前没有的建筑。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些词汇都有同样的词源,但所指称的范围并不一定一致,例如法语的“château”就泛指庄园中的大型住宅,并不关心其是否附带武装。
一、发展历史
读音:chéng bǎo,自石器时代开始,人们就一直使用防御工事和土木工程。在公元九世纪以前,欧洲从未出现过真正的城堡。但由于要反抗维京人的入侵,加上过于分散的封建政治势力的形成,从公元九世纪到十五世纪之间,数以千计的城堡就遍布了欧洲。在1905年,以法国这一个国家的统计数字为例,即显示境内有超过一万座城堡。
城堡的建筑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形成两种有代表性的风格。罗马式与哥特式。
罗马式又称罗马风(Romanesque),意思是指“罗马的影子”,流行于11-12世纪的西欧.罗马式建筑最主要的特征在于他的半圆形和从古罗马人那里继承下来的筒型拱顶。筒拱是这个时期建筑的代表,一般都交叉应用于壁柱和封闭拱廊上,既坚固又有艺术性。还有圆形的塔楼,使得塔楼不易被破坏。其他的建筑特点有利用狭小的窗户、半圆形的拱门、低矮的圆屋顶、逐层挑出的门框来做装饰。整栋建筑由于大量使用立柱和各种形状的拱顶而达到一种敦实厚重、均衡安稳、力度饱和的美学效果,狭小的窗口与内部广大的空间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得城堡内部光线暗淡,进深极深,给人一种神秘幽暗之感。
哥特式建筑给人一种向上升腾的感觉。整个建筑几乎没有墙壁,骨架主面之间是一个又高又大的窗子,这种建筑物的内部骨架结构赤裸裸的袒露着垂直的线条和一个个矢壮尖卷,使得他的内部宽,高且明亮;对于哥特式的升腾感,能使人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奇特的崇敬感受,会造成一种心灵的撞动与虔诚之感。这非常利于表现宗教题材,所以被教堂广泛采用,而城堡对于哥特式建筑风格的运用则完全是出于它的精美。哥特式城堡的精美,还在于其豪华的室内装饰,主要体现在这两点上——玻璃镶嵌窗和雕塑。玻璃镶嵌窗是哥特式建筑的标志性特征。当阳光透过镶嵌窗的时候,彩色的光线在斑驳离奇的墙壁上制造出出奇的美丽。
在封建社会时期,地方上的贵族提供了法律秩序和保护,使居民不受诸如维京人等劫掠者所侵扰。贵族建造城堡的目的,是为了防护并提供一个由军事武力所控制的安全基地。事实上,一般认为城堡的功能是用来防卫,乃一种与事实不符的看法,因为最初的建造目的是用作进攻的工具。它的功能是作为专业士兵尤其是骑士的基地,并控制四周的乡间地区。当国王的中央权力由于各种原因而衰落后,由城堡所构成的网络以及它们所支援的军事武力,反而在政治上提供了相对的稳定。
从公元九世纪开始,地方上的强人就开始以城堡占据欧洲各个地区。这些早期的城堡设计和建造大多简单,但却慢慢发展为坚固的石材建筑。它们多属于国王或国王的臣属,虽然贵族辩称是受到蛮族的威胁才建造城堡,但事实上他们用它来确立对地方的控制。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因为欧洲地区没有战略性的防卫地形,而当时又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
法国的普瓦都地区是欧洲遍布城堡的最佳例子。在公元九世纪维京人入侵之前,那里只有三个城堡;但到了公元十一世纪时,增加到三十九个。这个发展模式在欧洲其他地区都可找到,因为可以快速地就筑起城堡。在火炮出现之前,城堡的防卫者比攻城占有更大的优势。
遍布的城堡和为了防卫而维持的大批士兵,不仅没有带来和平或互相防卫以对抗入侵者,反而助长了不断发生的战争。
二、城堡样式演变
早期
9世纪开始,欧洲出现木质的简易城堡,11世纪以后发展为石质建造。
英国最早的城堡是11世纪诺曼人入侵英国时所带来的。
十字军东征时期
11世纪至14世纪是欧洲城堡建设的高峰期。
12世纪十字军东征时,欧洲人在拜占庭工程师的协助下,在圣地盖了许多城堡。
文艺复兴时期
15世纪中期,由于王权的扩张,城堡开始衰落,许多地方开始废除城堡,以便它们不能作为叛乱者的依靠。在英国甚至掀起了摧毁城堡的运动。
在火炮出现后,城堡逐渐被要塞所取代。
文艺复兴以后,城堡被改建为生活奢靡的花园城堡,墙壁上的缝隙被拓宽为玻璃窗,并辅以华丽的巴洛克、洛可可内部装饰。
现代开发与维护
现代,这些城堡大多被开辟为旅游景点,或者高级旅馆与饭店。
在德国,城堡可以以简单的手续和低廉的价格购买,但购买者必须定期对城堡进行修缮维护,费用将是非常昂贵的。
早期城堡的类型被称作“土堆与板筑”。土堆是以泥土筑成的土堤,具有一定阔度和高度,一般有五十英尺高。土堆上面可以建筑大型的木制箭塔,土堆下面以木板围起,称为板筑,用来做防护仓、家畜围栏和用来居住的小屋。土堆与板筑就像一个小岛,被挖掘出来并注满水的壕沟所围绕,由一道桥梁和狭小陡峭的小径来互相连接。在危险的时候,如果守不着板筑的话,防卫的武力会撤退到箭塔里面。
在公元十一世纪,开始以石头代替泥土和木材来建筑城堡。建设在土堤上面的木制箭塔,改由大块的石头建造,这种防御工事被称为空壳要塞,后来发展为箭塔或要塞。一堵石墙会包围旧的板筑和要塞,并改由壕沟或护城河所环绕,另外再设置吊桥和闸门来防护城堡唯一的城门。最著名的基本要塞型城堡,是由征服者威廉所建造的伦敦塔。它最初是一幢方形的建筑,并被涂成白色以吸引注意,后来的国王们就以今天所看到的城墙和改良后的建筑来加强它的规模。
十字军东征后,带回新的防御技术和攻城工程师,使城堡的设计得到改进。同心的城堡从中心点扩展,由两堵或更多的环形城墙所包围。最初以方形的箭塔来加强城墙的防御力,后来则改为圆形的箭塔。因为方形箭塔的角落会很容易受到夹击,使整个箭塔极易受创,而圆形的箭塔则更具有抵抗力。在城墙和箭塔的顶端可加设更多的战备,让它们更具有向下攻击的能力。
虽然火炮出现于十四世纪初期的欧洲,但是直到十五世纪中期以前,并没有使用到有战力的攻城大炮。随着火炮的威力提升,人们也开始改变城堡的设计做为因应。以往高危险陡的城墙被低矮倾斜的城墙所代替。到了十五世纪中期,由于王权的扩张,城堡开始出现衰落。十一世纪时,征服者威廉宣称拥有英国所有的城堡,并从贵族的手上把它们收回。到了十三世纪,城堡的建造或强化必须得到国王的同意。其目的就是为了废除城堡,让它们不能作为叛乱的依靠。
城堡被废置,有四分之一仍然为贵族所保存,其他则沦为废墟。由于财富的生产从农村转到城市,防御设施强化的城镇反而变得更为重要。
城堡的建造,可以花费不到一年便能完成,也可能耗上二十年的时间。数个世纪以来,建造城堡是一门重要的工业,出名的石匠大师受到殷切需求,而结群成伙的城堡建造者会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工作。城镇希望雇用熟练的工人来建造大教堂,而领主也希望雇用他们来建造城堡。
在北威尔斯的鲍玛利斯城堡,自1295年开始建造。它的设计对称的,没有弱点。建造时的顶盛时期,需要三十个铁匠、四百个石匠和二千个工人。工人们多是从事开凿、搬运、起吊、发掘和分裂石头。这个设计严格的城堡一直未能完成。而康威尔的大城堡,则由英国的爱德华一世在威尔斯,花了四十个月来建造。
城堡的城墙是石造建筑,石墙内部以碎石和燧石来填充,这些碎石和燧石由臼研机来混合。城墙的阔度一般由六到十六英尺(约为1.8米~4.9米)不等。[1]
三、城堡作战防御
城堡防卫的基本要点是尽可能让攻城者陷入最高的危险并暴露最多的敌情;相对地,要把防卫者所承受的风险减至最低。一个设计优良的城堡,能够以很少的兵力作长期而有效的防卫。拥有坚固的防御,可以让防卫者在补给充足的优势下力守不屈,直到攻城者被前来解围的军队逐退,或是让攻击者在弹尽源绝、疾病交加以致元气大伤的情况下被迫撤离。城堡含有以下防御设施:
1、要塞
要塞是一个小城堡,通常复合在大城堡里面。要塞功能主要是作防御之用,通常由城堡属民执行防守。如果外城遭外敌攻陷,防卫者可以撒守至要塞中作最后的防御。在许多著名的城堡案例中,这种复合性的建筑是先从要塞盖起,原本便是该旧址的防御工事。随着时间演进,这个复合建筑会向逐渐向四周扩建,包括外城墙和箭塔,以作为要塞的第一道防线。
2、城墙
石墙具有防火以及抵挡弓箭和其他投射武器攻击的功能令敌军无法在没有装备例如云梯和攻城塔的情况下,爬上陡峭的城墙。而城墙顶端的防卫者则可以向下射箭或投掷物件对攻城者施袭。攻城者因而全然暴露在开放的空间之中,相较于防卫者坐拥有坚强的防护和往下射击的优势,攻城者在向上射击时显得相当不利。如果城墙是建筑在悬崖或其他高峭的地方,其效力和防御价值将大为提高。城墙上的城门和出入口会尽量的缩小,以提供更大的防御度。
3、箭塔
箭塔建在城角或城墙上,依固定间隔而设,作为坚固的据点。箭塔会从平整的城墙中突出,让身在箭塔的防卫者可以沿着城墙面对的方向对外射击。而城角的箭培,则可让防卫者扩大攻击的面向,向不同的角度作出射击。箭塔可以让守城人从各个面向保卫城门。若干城堡一开始时只是一个简单的箭塔,尔后扩建成更大、具有城墙、内部要塞和附加箭塔的复合城堡。
4、城垛
城墙和箭塔会不断地被强化,以提供防卫者更大的防护。在城墙顶端后面的平台,可以让防卫者站立作战。在城墙上方所设置的隘口,可以让防卫者向外射击,或在作战时,得到部分的掩盖。这些隘口可以加上木制的活门作额外的防护。狭小的射击口可以设置在城墙里,让弓兵在射击时受到完全的保护。
在攻击期间,木制平台会从在城墙或箭塔的顶端伸出,让防卫者可以直接射击墙外的敌人,如果敌人有备而来,防卫者可往他们投下石头或腾沸的液体。隐藏在上方的木制平台会保持湿润来防火,与它具有相似功能的石制拱施被称为堞口,会设置在城门的上方或其他重要的据点。
5、壕沟、护城河和吊桥
为了突出城墙的高大优势,城墙底部会挖掘出一道壕沟,环绕整个城堡,并尽可能在这道壕沟内注满流水以形成护城河。壕沟和护城河让直接攻击城墙的难度增加。如果穿戴装甲的士兵掉到水里面,即使水深较浅,也会很容易被淹死。护城河的存在也增加了敌人在城堡底下挖掘地道的困难度,因为地道如果在挖掘期间坍下,挖掘者就很容易被护城河的河水淹溺。在某些攻城的案例中,攻城者会在攻击之前,设法将护城河的水排走,然后填平乾涸的护城沟,再用攻城塔或云梯来攻上城墙。
吊桥可横跨护城河或壕沟,让城堡的居民方便在需要的时候进出。遇到危急时刻,吊桥会被吊起,以恢复壕沟的作用并紧闭城墙。吊桥由城堡内的机械吊起,免于攻城者的进袭。
6、闸门
闸门是坚固的栅栏,位在城门的通道上,必要时可以落下以堵住门口。城堡的城门是一个有内部空间的门房,乃防卫城堡的坚固据点。人们可以透过一条隧道从城门的通道到达门房。在隧道的中间或两端,会有一层或多层的闸门。滚动的机械作用可在门房的上方吊起或落下闸门做扎实的防护。闸门本身通常为沈重的木制或铁制栏栅,防卫者和攻城者则在闸门的两边射击或刺戳。
7、外堡
坚固的城堡会有外城门和内城门,而两道城门之间的开放区域就被称作外堡。它由城墙包围,设计的目的是用来让穿越外城门的入侵者落入陷阱。攻城者一旦到了外堡,就只能从外城门撤退或向内城门继续进攻;此时,往往沦为弓箭和其他投射武器的攻击目标。
在天下太平时,只要少数的士兵就能够防卫城堡。在晚间,所有的吊桥都会被吊起,闸门并会落下以紧闭门口。在攻城的威胁下,自然会需要更多的兵力去防卫城堡。
当攻城者作出攻击、或企图排走护城河里的水、或填平壕沟时,就需要配置足够的弓兵和弩兵,从城墙上或箭塔上向攻城者射击。只要攻击能造成伤亡,就可打击攻城者的士气并降低其作战实力。如果能以投射武器开火,对攻城者做出沉重打击,更可能就此将诸驱离。
如果攻城者采取紧密的肉搏战,就需要战斗力强盛的剑兵加以对抗。士兵必须从平台上投下石头或浇下沸腾的液体,也必须修复受到破坏的城墙,或使用燃烧中的投射武器向敌人丢掷火焰。积极的防卫者会寻找机会从城堡冲出,突袭攻城的军队。快速的突袭主要可烧毁城墙下的攻城塔或投石机,以拖延攻城的进度并打击攻城者的士气。
在危急的时候,地方上的农民将被征召服役。虽然他们没有接受过弓剑训练,却可以担任许多其他任务。
四、攻坚战术
1、攻城序幕
在中古后期,城堡和设有防御工事的城镇数目激增,以及本身占有的重要战略位置,使得占领或防卫一个据点成为稀松平常的军事活动。尽管仅靠一支小型部队来镇守城堡,攻城者却需要比守军庞大的军队予以攻陷。因为后者需要充足的大军来控制城堡四周的乡间地区、击退解围的部队、直接攻击据点或加以围困。这些都是极为消耗的行动。
当敌军接近城堡时,地方上的居民一般会带着他们贵重物品尤其是食物和武器,撤退到城堡里面。但是如果领主认为攻城战会持续很久,不能参战的农民就会被挡在门外,以免消耗粮食。历史上许很多记载显示,许多平民在攻城战期间被抛出城镇之外,以维持食物的存量。例如英国国王亨利五世在围攻里昂的时候,防卫者就把老弱者驱离以维持他们的存粮。英国人拒绝让这些不幸的人通过他们的战线,使得老弱妇孺被迫夹处在里昂城与英军之间达数个月之久,期间他们在被杀与饿死之间作挣扎,直到守军投降为止。
当敌军接近可能投降的人和队伍,尤其城堡或城镇的伤亡很大的时候,就会立刻完成谈判。如果谈判失败,攻城者会审慎地重新估计突击据点的可能性,如果突击经研判认为危险性太高,攻城者就会封锁城堡并开始围攻。一旦围攻开始,即以大炮向城市开火,围攻战正式展开。倘若攻城者在缺乏正大光明的理由下就告撤退,往往会被视为难以接受的耻辱。
大型的攻城战有点像是一个社会事件。十五世纪的纽斯围城战虽然只维持几个月,但是攻城者却建造了一个包括有小酒馆与网球场的大营地。贵族为了让自己在攻城战期间过得舒适,经常会随身携带他们的妻子与家眷。邻近城镇的商人和工匠也会蜂拥而至,设立工作坊并提供服务。
2、考量防守
这段时期的交战实况显示,城堡和城镇很少会因为突击而被占领。突击通常是不顾一切的攻战行为,相较之下,以变节或秘密行动发动攻战则更容易成功。除非守军的武力十分低落,否则突击行动往往会引起极大的兵员损失。通常攻城者会根据交战的重要常规与防卫军队的忠诚度,来精心安排攻城战的事项,尽量把攻城的损失减至最低。若能让防卫者变节投降,就可以免除攻击的战斗与城墙的破坏。如果城堡领主人不在城内,在受困多天而仍未见援军的情况下,被称作城堡监守或主管的守城指挥官,就可以在不损害自身荣誉出面投降。城堡监守通常会要求一份契约书,清楚地说明他们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是不会因为投降而受到惩罚的。
只有在极少数的例子中,城堡监守不会选择投降或鄙视这种选择。某些状况显示,攻城者会在成功突击后,对城堡中人不加宽容,全面屠杀城内的基层士兵甚至平民,并且将城堡或城镇洗掠一空。被俘获的骑士通常不会被杀掉,因为可以拿他们来交换赎金。所有的攻城者都会分配到战利品。在攻城战后的适当时机运用这种手段,目的在于引导防卫者去商议投降的事情。1417年,英国的亨利五世在长久的攻城战之后,才取得卡安这个城市。接着,他准许他的军队彻底底洗掠这个城市,以报复防卫者的顽强抵抗。除了教士以外,城内所有的人尽数被杀。到了亨利五世下一个进攻目标波那维尼城堡,尽管两方都知道是不会有援军来解围,但是防卫者仍然提出在七天之后,如果没有援军到来才愿举旗投降的条件。
由骑士防卫的克雷克是中东最为闻名的十字军城堡,迄今仍座立在今天的叙利亚,令人印象深刻。在十字军东征期间它由骑士团防守,在1271年沦陷于埃及的阿拉伯人之前,共一百三十多年的岁月里,曾经抵抗了超过十二次的攻城战。虽然被攻夺下的故事很罕见,但这几少见的例子却有一个代表性的意义,就是防卫者不会作战到阵亡的。
阿拉伯人不屑攻击克雷克的主城门,因为即使击破了它,后面还有一连串致命的狭隘走道,通往第二堵更坚固的城门。他们改挖掘西南城角大箭塔的底部,来攻击南面的城墙,并让他们得以进入外城墙的范围之内。虽然在攻□之前仍然要面对更坚固的中央要塞,但是他们试图使用计谋。他们将身上附有骑士团长老假信息的信鸽放送入城,讹称长老下令驻军投降。在兵力不继且救援无望的情况下,虽然驻军知道这是伪造的讯息,亦只好接受,光荣地交出这座大城堡。
3、瓦解防守的策略
在攻下城堡或具防御工事的城镇时所遭遇的最大困难,就是要克服用来防止敌军迫进军的城墙。其中一个能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就是挖松城墙的底部来让它倒塌,前题是必须是该城堡尚未设置护城河或是先把护城河的水排光。如果城墙的根基固若磐石,这个办法就不会奏效。
一旦采取挖掘墙角的战略,进攻者会掘出一条通往城墙的隧道,并沿着它到城墙的底部。这条隧道会由木桩支撑,然后把支持城墙基础的底部泥土挖出并运走,再换上木桩来支持。隧道中的木桩稍后会依原定计划被放火烧掉。如果一切按照计划来进行,当用来支撑城墙重量的木桩逐渐被烧掉后,城墙就会因为缺乏支撑而坍倒。坍塌的城墙部分会因此开出一个缺口,让攻城的军队直接攻入城堡。
挖掘坑道劳累而费时。防卫者可能会警觉到坑道的存在,而为提防城墙安危受到威胁筑起第二道城墙来抵挡,因此当外墙倒塌时便不会完全暴露出一个缺口来。防卫者也知道如何反制坑道战术,也就是在城墙的底部挖出一条自己的隧道,并尝试来拦截敌军的隧道。当两条隧道彼此相遇时,就会引发地下战争。
攻城战术的实施
攻城的军队会设立适当的位置把城堡包围起来,防止城内的士兵逃走或突围。攻城者也会控制附近的农田和乡村并设立巡逻队收集所有关于对方援军的资讯以及采集食物。攻城者的指挥官会审查形势,来决定对城堡的那一个地方作简单的围攻或准备有效的攻击。如果城堡因为粮尽而投降,攻城者会把防卫者集中囚禁,并预防任何的解围武力来包围自己。
4、策略
决定使用何种最佳的攻城方法,大概会涉及到下列的一些选择:
·挖掘城墙的底部。
·选择要破坏城墙的部分,然后投掷石头予以冲撞(或者用火炮。直到1450年即中古时代快要结束时,火炮的效力仍然不足)。
·选择要填平壕沟(或护城河)的部分。
·建造攻城塔和云梯来攻上城墙。
·选择城门或其他部分以撞锤冲击。
·实施
准备突击的进行速度,会与攻占城堡的紧急程度、预期投降的时间、和拥有的劳动力等各变因成正比。如果攻城者有充足的食物补给,不会遭逢解围的武力,而且防卫者在荣誉得到满足后可能会投降,突击的准备工作就会比表面上来得慢。如果攻城者的补给短缺、解围的武力随时会到来、或防卫者非常顽强,准备的工作就会日以继夜地进行。
在完成准备工作之后,攻城者会在突击之前给予防卫者最后一个投降的机会。
5、攻城装备
攻城的装备是用来越过城墙和城堡的其他防卫者,让攻击部队的优越兵力,可以在最小的伤亡情况下攻击防卫者。许多装备是设计来撞击或破坏城墙。除了简单的云梯之外,中古时代最常被使用的攻城装备,包括巨型投石机、投石机、攻城塔、撞冲车和大盾牌。
一旦城墙遭到破坏或攻城塔已经就位,自愿上阵的士兵就会发动突击。这种部队以“凄凉的期待”而闻名,因为他们都已经做好伤亡的打算。但是,在这种部队中能成功生存下来的人,都会在晋升、头衔和战利品上得到最高的奖励。
巨型投石机是大型的投石器,由沉重的砝码(通常是大袋子的石块)来增强它的威力。投石机的长投掷臂一端会装上大石并借大量的砝码向下拉张。当投掷臂被松开,投掷臂便会因重力骤失向上弹升,使大石以很高的弧形弹道猛力地投射出去。由这种武器所投掷出去的投射物,会急速下坠,最理想的情况就是用来粉碎箭塔的顶端、防守装备和平台。除非投射物能够刚好击中城墙的顶端,否则很难光靠巨型投石机破坏垂直的城墙。如果在装配巨型投石机时没有弓箭掩护,可能会在守城士兵突围后被发现并遭毁。巨型投石机最适合用于粉碎木制的屋顶,并且可以把燃烧的碎石与用来纵火的投射物一齐发射出去。
投石机是和巨型投石机不尽相同,其威力是由缠绕的绳索或皮条所发挥出来的。它以齿轮绞着绳子制造拉力,在松开后,旋动的绳子就会把投掷臂抛掷出去。当投掷臂碰上笨重的遏制横贡时,设置在投掷臂末端篮子里面的投射物,就会被抛掷出去。遏制横贡能够被调整以改变投射物的弹道。相对于巨型投石机,投石机的弹道比较平伏,而且能产生同样的威力。投石机的密集射击,能够对城墙产生很大的破坏力。另外,投射物和崩落的城墙碎片有助于填平壕沟,它们所制造出来的碎石堆亦提供攻城者攀爬入城。
攻城者会移动攻城塔以贴近城墙,并且将一道梯板从塔顶放下到城墙的顶端,好让塔里的士兵从梯板冲出与防卫者作肉搏战。每一座攻城塔都会很巨大,由湿润的兽皮保护以免受到火焰烧毁。由于重量庞大而使得移动缓慢,因此会架设在有滑轮的木桩上,以推拉的方式向前移动,使它靠近城墙的底部。推拉时前方地面须预作准备,通常会在土泥的地上铺设厚木板做为路面,以便移动。当攻城塔靠近城堡时,弓兵会从塔顶的战斗区内向城堡内发射弓箭;只要它一贴紧城墙时,塔内的士兵就会从塔内的梯阶踏上城墙。来自攻城塔内的突击永远不会让防卫者感到惊奇,因为在攻城塔移动迫近时,会有很多时间作御敌的准备。防卫者会走到城墙最受威胁的部分,或阻止梯板放下。当攻城塔接近时,防卫者会企图抓住并设法推开。到了突击的最后一刻,攻城工程师会向城墙上可攻击的部分开火,以分散防卫者对突击所作的准备。如果第一队的攻城者从塔上被打倒的话,还会有源源不绝的士兵从梯板的后面涌出,以完成攻占城堡的任务。
冲撞车有一个巨大的木桩,桩上会有一个铁头,在遮盖物的内部前后摆动,往城墙或城门撞上去。在撞上城墙之后,木桩会摆动回来并再往城墙继续冲撞。这种撞击力可以破开由厚木板制造的城门或石墙,打开一个可作攻击的缺口。冲撞车的上方会覆盖着湿润的兽皮以防止火焰烧毁。事实上,操作冲撞的器具是非常危险的任务,因为防卫者可以从上方掷下大石、烧开的水、或燃烧的油脂到冲撞车上,以试图予以破坏或杀死操作中的士兵。即使城门或吊桥被撞毁,后面可能还会有几道闸门和门房需要冲锋陷阵。1111年到1112年之间的冬天,发生在蒂尔的一场攻城战中,居防卫位置的阿拉伯人就发明了一种具有创意的守城工具去对抗冲撞车。他们抛下附有挂钩的绳缆钩住冲撞车,并把它从城墙拉开。反复几次之后,冲撞车就被弄毁了。
攻城一方的弓兵与弩兵在地面上,以大型的木制盾牌作为掩护,这种盾牌被称为大盾。在大盾上方有一道狭小的发射口,让士兵可以从后面向防卫者射击。英国国王狮心理查一世就是在观看这些大盾时,被弩弓射中肩膀,造成致命的伤害。
五、著名城堡
宁芬堡
伦敦塔
腓特城堡
利兹城堡
温莎城堡
雅典卫城
若瑟兰城堡
克里姆林宫
海德堡城堡
尚博尔城堡
舍农索城堡
拉合尔城堡
布拉格城堡
沃里克城堡
德古拉城堡
圣胡安城堡
马萨达城堡
枫丹白露宫
卡尔卡松城堡
白宫
故宫
新天鹅城堡
爱丁堡
六、城堡旅游
1.里帕德奥西亚城堡
里帕德奥西亚城堡(锡耶纳市)——位于意大利奥西亚山谷的中心,距托斯卡纳区并不遥远。这座城堡建立于中世纪早期,华丽壮观。
2.达沃尔城堡
达沃尔城堡——这座15世纪的城堡位于爱尔兰,距都柏林只有40分钟车程。这座城堡被翻新成了现代风格,在这里,婚礼庆典、休闲度假、商务洽谈等业务非常火爆。
3.蓝顿城堡
蓝顿城堡——这座辉煌的14世纪城堡坐落于法国卢瓦尔河附近。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超级梦想家,你甚至可以私人租下整座城堡及其领地。
4.兰利城堡
兰利城堡,是一座位于英国泰恩河南段诺森伯兰山谷里的壮丽的中世纪城堡。这是一座真正的中世纪城堡,它建立在一座城堡攸关生死的年代!它的墙壁足有7英尺厚!
4.布拉格城堡
始建于9世纪,经过国内外建筑师和艺术家多次改建、装饰和完善,城堡集中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的艺术精华,是捷克较吸引人的游览胜地之一。据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记载,布拉格城堡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城堡,长为570米,宽为130米。1992年,布拉格城堡被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这里有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等各个历史时代风格的建筑。其中以文艺复兴时代建的晚期哥特式加冕大厅、安娜女皇娱乐厅、西班牙大厅最有名。
5.圣米歇尔山城堡
圣米歇尔山是天主教世界里除了耶路撒冷、梵蒂冈之外的第三大圣地,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08年。
圣米歇尔山山顶的教堂自从第一次建成至今,十五、六次火灾和自身倒塌的损坏,被命名为底下圣母堂的加洛林王朝时风格的教堂,是目前尚存的构成圣米歇尔教堂最古老的一部分。城堡的最后一次完善工作是在20世纪末完成的,公元1987年,在教堂钟楼的顶端安放了圣米歇尔的金像。虽没有凡尔赛宫的金碧辉煌、埃菲尔铁塔的宏伟壮观、卢浮宫的绚丽多彩、香榭丽舍大街的缤纷繁华,但每年来此游览和观潮的人多达350万。大文豪雨果曾说,圣米歇尔山对法国如同大金字塔对埃及一样重要。
6.爱丁堡城堡
爱丁堡的魅力,在于它的古老。爱丁堡城堡于6世纪就成为苏格兰皇室的堡垒,比英格兰的利兹城堡早200多年,比温莎城堡早400多年,比德国的海德堡城堡更是早600多年。从古代战争的意义上说,爱丁堡无疑是最坚固最险要也最难攻克的堡垒。
爱丁堡城堡最让苏格兰人自豪的,是爱丁堡城堡在政治和文化上的位置。爱丁堡曾是苏格兰一国的政治、文化的中心,这是哪个古城堡都不曾有过的地位。
7.新天鹅城堡
位于慕尼黑以南富森的阿尔卑斯山麓的新天鹅城堡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行宫之一。他亲自参与设计这座城堡。里面有大量德国天鹅雕塑。他梦想将城堡建成为一个童话般的世界。由于白色城堡耸立在高高的山上,四周环山和湖泊,所以一年四季风光各异。走近新天鹅的城堡,可以发现新天鹅堡无论错落有致的造型还是与背景阿尔卑斯湖光山色的协调上都无与伦比,做到了极致。
8.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效果,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以及强烈的色彩,常用曲线穿插和椭圆形空间。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凡尔赛宫的建筑风格引起俄国、奥地利等国君主的羡慕仿效。彼得一世在圣彼得堡郊外修建的夏宫、玛丽亚·特蕾西亚在维也纳修建的美泉宫、腓特烈二世和腓特烈·威廉二世在波茨坦修建的无忧宫,以及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修建的海伦希姆湖宫(Schloss Herrenchiemsee)都仿照了凡尔赛宫的宫殿和花园。
七、日式城堡介绍
日本的城,是一种提供予地方领主(大名)居住的武装建筑,主要由城门、围墙及主城组成。起始于弥生时代,全盛时期在战国时代的关原之战后,后来因为德川家康的“一国一城令”而式微,幕末结束后便不再有新的城兴建。由于筑城盛况不再及久经岁月,有些城因维修不足或受战火波及而毁坏,能大致保存完貌的城不多,因此不少日本古城都被列为重要文化财产。“城”此汉字在中国必须拥有四座以上城门,一门曰砦(寨),二门曰堡,三门称池,所以日本的城和中国的城在定义和用途上是有很大的不同,日本城大约相当中国的堡寨甚至大院(比如小折城)的程度。定义上也与欧式城堡相同为具有武装防御的私人住宅。
古代
早在弥生时代已有城的出现,那时的城多为“环濠集落”,即在群居的地方挖出空冢沟再以药研堀所包围,随着年代变迁及政治因素,这种城渐渐式微。
在飞鸟时代后期(664年),天智天皇筑起水城,这种城多数在九州北部可见。后来百济灭亡,很多遗民流亡到日本,引入新的筑城技术,筑起朝鲜式山城。
中世
由于武士的居住地需要更强的保护,城在各方面有很大的改变。但武士的经济能力远不及近世的大名,城的规模比较小,城兵人数小,而且大多都是筑起山城,便于逃亡。
近世
一般人对日本古城的印象时由石垣、天守和橹(防御用的小城楼)组成,这种筑城方法是源自松永久秀的多闻山城、信贵山城开始,织田信长的安土城后继,最后丰臣秀吉的大坂城和伏见城又加上天守的石垣、枡形的马出以及城门的完备,形成现时的印象,惕除松永久秀此开创者,此种近世城郭在日本史市被称为织豊系城郭。
关原之战后,大名配置变更及东军(德川军)的俸禄提高,更多大名有财力及兵力筑城,促成筑城盛况。此时兴建的城都比以往的规模大,郭(即外墙)的外型多以方型为本。与欧洲和中东的城堡类似,日本的城只住城堡主人(大多为大名)、家属及属下之武士,市民则居住在城下町。
江户时代,德川家康实行一国一城令,规定每个大名只能有一座居城,很多城都因此而荒废,筑城渐渐式微。
近世之后
明治政府实行“废藩置县”,废除大名制度,城被破坏或被放弃管理。其后更被大日本帝国陆军接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被美国空袭或原爆,很多城都被破坏。现时仅存的天守只有姬路城、高知城及其余10座城,大阪城和名古屋城只剩下橹和门,因此不少古城被列为重要文化财产。
日式城堡分类
主要分为平城、水城、平山城和山城四种。